7月10日,植物保護流動站博士后黃碩在旱區(qū)作物逆境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會議廳作了關于 “小麥多抗位點 Yr30/Sr2/Lr/Pm/Sb 的圖位克隆研究進展以及抗條銹病分泌小肽 TaCSP4 的功能驗證與機制解析”出站學術報告,,報告會由我院植物病理學副教授曾慶東主持,,植保學院和農(nóng)學院30余名師生參加了報告會。
小麥作為主要的糧食來源,,為人類提供了約20%的熱量,。但其生長過程面臨各種生物與非生物脅迫。其中,,小麥條銹病能夠造成最具破壞性的危害,,嚴重威脅了國家糧食生產(chǎn)安全。目前最為經(jīng)濟有效且環(huán)境友好的防治策略是發(fā)掘抗性基因與種植抗性品種,。黃碩博士首先介紹了利用遺傳學,、生物信息學和分子生物學等研究手段,構(gòu)建P9936/明賢169,、Yaco “S”/明賢169,、興資9104/Avocet S的近等基因系群體,,對其染色體短臂上的成株期多抗位點 Yr30/Sr2/Lr/Pm/Sb 進行了精細定位和候選基因克隆,明確了 Yr30 候選基因的功能,,該研究將為揭示成株期多抗機制,、基因的合理布局以及多種病害防控奠定了基礎。最后講解了小麥抗條銹菌基因 TaCSP4 的功能驗證與初步抗病機制,。
黃碩,,西北農(nóng)林科技大學植物保護學流動站博士后,2021年畢業(yè)于西北農(nóng)林科技大學農(nóng)學院,,獲博士學位,,同年進入西北農(nóng)林科技大學植物保護學流動站,導師為康振生院士,,主要研究方向為小麥抗病基因的遺傳定位,、圖位克隆、功能驗證和機制解析,。主持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,,以第一作者在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、Plant Disease,、Phytopathology等期刊發(fā)表論文4篇,。
編輯:劉小鳳
審核:胡小平